学团在线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团在线 > 心灵家园 > 正文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解决方案(3)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18-05-18   浏览:

努力培养利他奉献的价值观。在社会行为中,凡是利人而不求回报的行为,均可称为助人行为,在社会生活中,以利人为生活目标者,称为利他主义。一个只专注于自己需要的人,是很难与他人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只有心中装有他人,才能跳出自我狭小的世界,以博大的胸怀容纳他人。

3、情绪型

特点:在同伴交往障碍的四大分类中,情绪型包括的内容是最复杂的,它包括自卑、嫉妒、猜疑等一系列不良情绪所导致的同伴交往障碍。此类型的大学生通常不只单纯的怀有一种不良情绪,而是几种不良情绪混杂在一起,导致其出现较为严重的同伴交往障碍,如紧张、焦虑、不信任他人、嫉妒他人等等。

案例:小H,女,大二,来自苏北农村,家庭条件较差,但同宿舍的几位室友家庭条件较好,在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她产生了强烈的心理落差与嫉妒感,为了能像别的同学一样吃好,穿好,玩好,她疯狂的打工、做家教,挣来的钱全部用来买名牌衣服和生活用品,而且经常借债买这些物品,一度被同学们誉为“购物狂”。频繁的打工影响了学业,上个学期的考试她有两门补考,一门重修。她在访谈中坦诚的说,自己根本控制不了买东西的欲望,每当看到别人穿着高档的衣服,生活幸福的样子,她就感到心理不平衡,怀疑别人都看不起她。

成因:自卑情绪。作为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自卑表现为自我评价低,缺乏安全感。无论是因为自己的家庭地位和经济条件而自卑,还是因为自己的容貌、健康和学习状况而自卑,具有强烈自卑感的大学生常常缺乏自信,并且过分在意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嫉妒情绪。嫉妒是对才能、成就、地位以及条件和机遇等方面比自己好的人,产生的一种怨恨和愤怒相交织的复合情绪。大学生非常看重自己同别人的关系和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当他们发现自己的弱点或遭遇挫折后,为了维护自尊,往往不愿与人交往。

猜疑情绪。信任是良好人际交往的基石。有猜忌心理的人,往往爱用不信任的眼光去审视对方和看待外界事物,每每看到别人议论什么,就认为人家是在讲自己的坏话,说三道四,挑起事端,其结果只能是自寻烦恼,害人害己。

对策:克服自卑感,自尊自爱。大学校园是一个汇聚莘莘学子的地方,大家带着不一样的背景经历走到一起,特别是农村的孩子与那些城市的孩子在一起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落差。对待此类型的学生,应当对其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让他们意识到人生更重要的意义是自尊自爱以及自我真正价值的实现,要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如勤奋、朴实等,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建立和谐的同伴关系。

理解尊重,宽容体谅。“每一个人都有自尊心,都希望别人的言行不伤及自己的自尊心。任何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都有明显的对自我价值观的维护倾向”。 大学生迫切渴望人际交往,但这是需要建立在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的,交际双方只有相互理解和宽容,才能消除彼此的戒备心理,营造良好的交际氛围。

4、厌恶型

特点:此类型大学生的特点是厌恶学校的人际关系,不喜欢和同学交往,不善言谈、交往不主动,他们一般离家较近,回家是他们逃避学校人际困扰的途径。

案例:小S,女,大三,本地人,相貌平平,成绩一般,跟同学关系较差,从大一下学期起就申请了走读,除了上课和考试基本不与同学有任何交往,她表示自己和“不熟悉”的人在一起生活会感觉不自在,而且大学里的同学来自大江南北,生活习惯与个性有很大不同,自己难以适应。平常她的最大娱乐就是在家里上网,因为“在虚拟世界里的交往比较有安全感”。

成因:恐惧情绪。交往恐惧是以焦虑、自闭为主要性的综合心理障碍。有些大学生在自己熟悉的场合,言谈流畅,交往自如,可一旦被要求与陌生人交谈或作公众发言,就会不由自主地感到紧张和害怕,语无伦次。由于现在大学生面临的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日益增大,尤其是网络时代的来临,使得大学生们容易沉迷于网络上虚拟的社交活动以对抗日益增大的精神紧张情绪,而忽略了真实的人际社会中人与人的直接交流的社会技巧。

疏离感。从进校时起,大学生就不得不离开家庭,与旧朋友分别,需要逐渐适应与来自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文化和成长背景的同学生活在一起。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在新的友谊和归属感尚未建立之前,许多大学生具有较高的孤独感,时常感到身陷孤零,倍受冷落和缺乏关爱。

对策:加强接触,适应环境。此类型的大学生个性往往都比较封闭内向,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对此应该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品质,纠正他们不正确的个性,尽量创造他们与同学相处的机会。还可以传授给他们一些实际可行的人际交往技巧,通过团体心理辅导、交友小组训练等方法,能够有效干预大他们的交往行为和显著改善其同伴交往关系。

学校、家长、自我的共同配合。同伴交往是个大学生通向社会生活的必由之路。大学生在学校中,不仅仅是要学业有成,更要学会如何为人处世,如何与人交往,只有这样才能融入社会,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工作中去。这个过程需要学校、家长、自我的重视与共同配合,改变这些学生的生活环境与内心意识,并不断为之努力。

以上案例可以说明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种种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提高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种种能力,才能与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五、恋爱心理障碍

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因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心理困扰,其中较为常见的有:

1、总感到自己缺乏被爱的吸引力常有一些认为自己还没有恋人而自卑,认为自己对异性没有吸引力,认为别人瞧不起自己,不敢坦然与异性交往,更怕在异性面前失误,只好用回避与异性接触的办法保护自尊心,并极力掩盖内心深处的痛苦与失落。

对于有这种心理困境的大学生辅导员应鼓励其从各方面多寻找自己的长处,挖掘和排列一下自己能吸引他人的闪光点及特征,并学着变换一下思维方式,用自己的优点与别人的缺点去比较,以增强自己、悦纳自己。

2、能做恋人的异性朋友难寻,这种恋爱心理困扰的原因主要要在于对友情和恋情的认识还很肤浅,并缺乏对社会中人际关系的科学认识,更证实了他们性心理发育滞后于性心理的成熟。当然,也不排除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观念更新所形成的复杂人际关系对大学生们的影响及心理冲击。

遇到这样的学生辅导员要帮助学生揭示爱情的自然性、社会性和复杂性,引导大学生在寻求爱情的过程中既要有主观上的用心、又要顺其自然。